劉根生
2025年11月18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一位企業家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決不在走廊上聽取匯報。不管事情多麼緊急,都要在辦公室談。問及為啥?他說,這種“順便”的形式,不能全神貫注思考,決策就會輕率,有違“有意注意”的原則。
“有意注意”是一種心理現象,即事先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我們完成復雜任務的基礎,就像意識的缰繩,讓注意力始終奔向高地而非荒原,讓每個努力都成為抵達終點的階梯,其底層邏輯可用三個字來概括。
定,目標錨定,心態穩定,步伐堅定。
南京大學杜靈杰教授團隊,是首次為引力子“畫像”者。他們每天從數百個激發峰中一點點尋找新型准粒子的信號,如同大海撈針,最終能不能找到沒人敢打包票。但杜靈杰團隊一“畫”就是5年,終於發現具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開辟了關聯物態幾何實驗研究新方向。世間事全在用心,成於專注。
恆,持之以恆,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游本昌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如何看待自己“一夜之間又紅了”,他淡淡地回應道:“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個道理凝結著老先生的從藝智慧,同樣也適用於其他領域。有研究人員將油菜和板藍根結合,原本是為了攻克油菜病害,實驗數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不成想卻獲得了養生保健的功效,“板藍根青菜”隨之問世並走紅。在不確定中堅守初心,即便“有心栽花花不開”,也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
聚,聚精會神,將生命與追求完全交融。
將消除飢餓視為己任的袁隆平,為“中國天眼”嘔心瀝血的南仁東,點亮山區女孩夢想明燈的張桂梅……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擇一事終一生的傳奇。“一生隻做一件事”看似簡單,實則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並不容易。若無理想燭照與報國熱忱,就可能因為平淡枯燥或困難重重而失去耐心、半途而廢。
實現“有意注意”,必然要求“有意忽略”。
王澤山院士搞科研奉行“三不原則”:原理不通的不做,跟在人家后頭、不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不做,沒有工程應用價值、為了研究而研究的不做。他專注攻克火炸藥領域世界性難題,古老的中國火炸藥因他而重煥榮光。“不為繁華易素心”,主動排除干擾,堅持“少就是多”,主動摒棄短視,堅守長期主義,“有意忽略”方能成全“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與“有意忽略”皆是為行動而正確選擇。前者是主動讓注意力進入“隧道”,把該做的事堅決做好﹔后者是以“道不欲雜”自警,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其要在於內核穩定。“內核”是理想信念,是價值追求。就如諾獎得主屠呦呦的堅持:“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只要國家需要,我就必須持之以恆。”最忌“有意忽略”卻十分在意,“有意注意”卻不大在意,結果要麼患得患失,要麼急於求成,最終難成大事。
人生要時時“有意注意”,國家發展何嘗不是如此。一部五年規劃史就是一部新中國的建設史、發展史,見証著“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實踐偉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十五五”時期發展藍圖,讓我們不懈努力、接續奮斗,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穩扎穩打向前進。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8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