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
本報記者 白劍峰
2025年11月18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就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健康和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
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事關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筑牢健康和人口根基?記者採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
堅持把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為根本價值取向,不斷縮小城鄉間、區域間、人群間服務差距
記者: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全局中,如何找准衛生健康工作的定位?
雷海潮: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始終處於基礎性地位,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十五五”時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要准確把握當前的歷史階段,結合自身定位,錨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夯實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人口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健全維護公益性的醫療衛生服務,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發展服務體系,健全相關的運行保障、治理機制,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確保各項舉措與整體目標保持同向而行、取向一致。
科學認識形勢,主動服務大局。“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堅定信心信念,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衛生健康的優質服務、安全保障能力、高效治理水平,響應人民群眾的需求,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共同富裕的重要體現。我們要清醒認識到衛生健康工作的政治性、社會性和人民性,堅持把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為根本價值取向,抓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群眾健康新期盼,突出均衡性可及性連續性,不斷縮小城鄉間、區域間、人群間服務差距,在推進健康公平可及方面取得更大進展,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和人口服務均等化、基本醫療服務均質化、專業能力水平均衡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動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衛生健康服務格局,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標志性貢獻
記者:如何推進“十五五”時期衛生健康重點任務、更好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
雷海潮:我們要全面落實全會部署,圍繞群眾健康期盼,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衛生健康新篇章,努力爭取到2030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左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標志性貢獻。
一是突出戰略引領,推進工作全面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健康優先發展既是發展目標,也是發展支撐。要推動各地黨委政府把健康優先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完善健康優先發展的規劃、投入、治理、績效等政策法規體系,健全健康促進政策制度體系,將人均預期壽命等健康指標和人口高質量發展指標等作為黨委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全面建立健康危險因素風險評估制度,加快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經濟社會治理模式。衛生健康系統要全面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從關注疾病向關注健康轉變,從服務患者向服務全人群轉變。個人層面,要管理健康方面的危險因素,使影響身心健康的體重、血壓、血脂、血糖等問題,得到有效干預和控制,從而獲得更加健康、更有品質的生活。
二是突出發展均衡性,以基層為重點推動分級診療取得明顯進展。要注重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的均衡性,優化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和布局,穩定二級醫院的運行,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以人員、技術、服務和管理下沉基層為重點和導向,大力發展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幫扶協同協作關系,推廣和推行巡回醫療、移動醫療和遠程診療,推動廣大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得到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在分級診療方面取得更加明顯的成效。加快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城市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推進鄉鎮或社區分布式檢查、縣區醫院集中式診斷、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強化醫保支付對分級診療的激勵約束,引導規范異地就醫行為,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要注重不同學科服務結構發展的平衡性。針對群眾需要、服務供給不充分的薄弱學科專業,全方位提升急診急救、血液保障和應急能力,加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加強婦女、兒童以及老年人群健康服務。結合正在實施的“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為民服務實事,在“十五五”時期做好謀劃,全面補齊補強短板弱項。
三是突出公益性,全面夯實公立醫院發展基礎。以地市為單位因地制宜全面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公益性、人民立場、健康導向的改革理念﹔堅持事不避難、銳意進取的改革作風﹔堅持因地制宜推動改革、不斷迭代升級的改革節奏﹔堅持緊密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群眾提供適宜服務、適度保障,確保可持續性的改革方法。以公益性為導向,落實辦醫主體責任,堅持正確的辦院宗旨和方向,推進公立醫院編制動態調整、收費體現醫療服務價值。加強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機構運行、從業人員行為等跨部門綜合監管,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和醫藥領域腐敗行為。圍繞推進解決縣區級醫療機構的運行保障問題,深入研究有關政策並積極推動。對社會需要、收費水平較低、收支難平衡的醫療機構和薄弱科室給予經費補助,促其穩定發展,落實政策性虧損補助政策,加強縣區、基層醫療機構運行保障,防止出現欠薪風險、服務中斷現象。
四是突出服務連續性,打通防治康管全鏈條衛生健康服務。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和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人民群眾將更加需要全方位、全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我們要以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為切入點,健全早篩早診早治早康復體系,發展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推進預防端精准干預、治療端多學科協作、康復端接續性服務、管理端長期隨訪等全過程有效銜接,完善首診負責制和院間、診間轉診機制,提高看病就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加強服務流程的優化再塑,在院內、在醫院之間搭建會診和轉診的工作平台,讓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給出專業意見,幫助患者就醫更加科學規范有序。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防治康管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健全中西醫結合服務體系,加強中西醫互學互鑒,健全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設置,開展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建設,深化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開展“新時代神農嘗百草”行動,豐富中醫藥治療手段。
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積極促進健康老齡化
記者:如何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雷海潮:人口高質量發展涵蓋生育養育教育健康各個方面,要加強綜合施策。近年來,我國相繼出台延長產假、加強孕育服務、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等一系列促進生育政策措施。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下一步,要引導青年人樹立積極的婚育觀,發揮育兒補貼和個人所得稅抵扣政策作用,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穩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深入實施早孕關愛行動、孕育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計劃,在孕早期給予更好的健康指導。堅持托幼一體化發展,擴大普惠性托位供給。今后,要開展托育服務補助示范試點,探索對托育服務機構給予進一步補助,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十五五”時期,我國老齡化程度將繼續加深,失能失智醫療照護需求增加,疾病終末期患者安寧療護需求增加。我們將積極開展重大健康問題科研攻關,全面擴大城鄉康復護理和安寧療護等服務供給,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持續優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充實內容,提高質效。持續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健全縣鄉村用藥銜接聯動機制。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8日 03 版)
| 相關專題 |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