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

“共享中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紅利”(見証·中國機遇)

本報記者 俞懿春 戴楷然

2025年08月19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為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供應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國家電投廣東海上風電場。

  巴斯夫研發人員進行討論交流。

  巴斯夫研發人員在實驗室評估新開發的材料解決方案。

  巴斯夫研發人員在上海創新園開展實驗。

  巴斯夫上海創新園三期。
  以上圖片均為巴斯夫提供
  版式設計:張芳曼

  今年,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下一代固態電池專用電池包技術。巴斯夫涂料業務部還與中國車企蔚來在德國明斯特簽署意向書,旨在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強在汽車涂料領域的合作。隨著中國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正深度參與中國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推動前沿新興領域技術創新與應用。

  作為中國化工領域重要的外資企業,巴斯夫已經在中國建立了具有競爭力的生產、市場營銷、技術服務和創新網絡。近日,本報記者探訪巴斯夫上海浦東科技創新園(以下簡稱“巴斯夫浦東基地”)和位於廣東湛江的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感受巴斯夫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加強在華創新研發、推動中國乃至全球化工市場蓬勃發展的積極行動。

  在華深耕140年,不斷拓展業務布局

  走進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高橋鎮的巴斯夫浦東基地,現代化的研發大樓與遠處黃綠相間的工業管道交相輝映。一個個創新方案從這裡萌芽,為中國化工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

  早在1885年,巴斯夫就派出代表來到中國,開啟巴斯夫在華紡織染料貿易。《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一書中這樣寫道:“中國給企業家精神和投資提供了格外吸引人的空間。”

  “巴斯夫進入中國市場140年,與合作伙伴建立起穩定、友好的合作關系。改革開放以來,巴斯夫在華發展迎來重要機遇,開始加大投資規模,持續拓展業務布局。”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告訴記者。

  以巴斯夫大中華區總部所在地巴斯夫浦東基地為例,1994年,巴斯夫與中國企業在高橋鎮成立合資企業。之后,合資企業變更為巴斯夫的獨資公司,產品能級也不斷提升。2012年,巴斯夫上海創新園成立﹔2015年和2023年,上海創新園二期和三期分別啟用。

  “上海創新園已成為巴斯夫亞太區最大的研發中心。”巴斯夫副總裁、上海創新園負責人韓瑋表示,“10多年來,巴斯夫在上海創新園累計投資約2.8億歐元,研發活動涵蓋先進材料、化工過程、催化及研發數字化等領域,並聚焦可持續發展創新。”

  巴斯夫浦東基地在高橋鎮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是巴斯夫不斷擴大在華業務布局的縮影。截至2024年底,巴斯夫在中國建設了30個生產基地,業務涵蓋化學品、材料、工業解決方案、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農業解決方案等多個領域。

  “巴斯夫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全球銷售額的13%。到2024年底,巴斯夫與合作伙伴在大中華區累計投資約170億歐元。”樓劍鋒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根據預測,未來10年全球化工行業增量的70%將來自中國。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我們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擴大在華業務布局,滿足中國各行各業的最新需求,提供更多可持續和創新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最大海外投資項目,得到中方積極支持

  在廣東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區內,巴斯夫迄今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總投資額約100億歐元的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正在建設中。建成后,這裡將成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

  “中國市場對巴斯夫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巴斯夫亞洲大型項目總裁林漢平說,未來中國將繼續成為化工行業的關鍵市場,位於湛江的一體化基地將成為巴斯夫在中國實現盈利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平台,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將包括一個計劃年產10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裝置以及多個面向消費市場的下游產品生產裝置。目前,項目首套工程塑料裝置和首批熱塑性聚氨酯裝置均已投產。

  林漢平說,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建設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廣東省政府在選址方面提供了許多支持,事實証明湛江具有區位優勢,是項目的理想地點。湛江市政府為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讓巴斯夫可以按照目標時間表建設項目。”

  近年來,湛江市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逐步健全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重大外商投資項目落戶,成為廣東乃至全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利用外資水平的一個縮影。

  湛江市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湛江市在項目立項初期即邀請國內石化、化工、水文、海洋、環保等領域權威專家組成工作團隊﹔主動協調國家部委、省級部門派出工作組現場指導,市區聯動攻堅。項目所在地湛江經開區對巴斯夫項目規劃圖紙實行電子化在線審查、部門共享互認,減少項目方來回跑腿奔波。

  此外,大件碼頭作為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建設期間大型裝置、構件、模塊運輸上岸的主要通道,是一體化基地建設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為保障碼頭順利開工,湛江交通、海事等部門積極響應企業需求,“量身定制”建設方案,推動巴斯夫大件碼頭順利按計劃建成使用,降低了項目化工裝置原料和產品進出廠水路運輸轉運成本。

  致力共同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在2024年舉行的第三十六屆中國國際橡塑展上,由巴斯夫、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及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創新固態電池包亮相,可助力電動汽車在輕量化、熱管理、安全性能和可持續性等方面提升表現。目前,這款固態電池包正在亞洲、歐洲和北美市場開發商業機會,有望促進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巴斯夫持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研發投入,提高本土創新能力,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業和可再生能源等快速增長的領域,致力於與中國伙伴共同創新、攜手共贏。”韓瑋表示,隨著巴斯夫在中國本土研發能力的提升,“誕生於上海創新園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不斷為中國和亞洲的客戶提供創新產品”。

  2024年2月,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的一體化技術中心正式啟用。巴斯夫中國新一體化基地發展、能源與碳管理總監張楠表示,巴斯夫與華南理工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覆蓋科技創新合作、產學研深度融合與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雙方還將以這一合作為契機,著力為化工行業培養更多人才,繼續發揮人才在創新領域的核心作用。”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門永鋒是巴斯夫亞洲開放研究網絡的成員。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與巴斯夫的科研人員共同探究熱塑性聚氨酯的結構和性能,為熱塑性聚氨酯的進一步加工提供基礎,使其滿足不同使用需求。“開放研究為工業和學術界搭起了有效的溝通渠道,有助於修正我們的研究方向,促使研究進入工業流程。”門永鋒表示。

  亞洲開放研究網絡是巴斯夫和亞太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聯合研究的平台,旨在促進巴斯夫研發人員與學術界的交流合作。“自亞洲開放研究網絡成立以來,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已經完成了約200個聯合研究項目,涵蓋可持續材料、先進工藝、數字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新能源汽車的解決方案等多個領域。”韓瑋說。

  “巴斯夫在中國有1.2萬余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佔比約為10%。”樓劍鋒表示,“面對中國化工市場的新業態、新模式,我們順應趨勢,推出更多前沿材料和技術。”韓瑋認為,中國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和青年科技人才規模的快速增長,進一步促進了科研交流。

  談及未來巴斯夫在中國的發展計劃,樓劍鋒表示,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暢通,高素質人才儲備日益豐富,提振了包括巴斯夫在內眾多外資企業的信心。“中國是全球化工市場重要的增長引擎,也是巴斯夫在全球的重要市場。隨著湛江一體化基地建設的穩步推進,相信巴斯夫在華發展將迎來更多機遇。未來,巴斯夫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共享中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紅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9日 03 版)

(責編:彭曉玲、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